首页

凌冰女王

时间:2025-05-25 10:45:29 作者:台湾各界人士送别许历农:百岁将领 风骨长存 浏览量:86429

  中新社台北5月24日电 题:台湾各界人士送别许历农:百岁将领 风骨长存

  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

  黄埔学员、台湾退役将领许历农的告别式24日在台北市怀爱馆景明厅举行。当日的台北阴雨连绵,近500位台湾各界人士冒雨前来,为“许老爹”送行。

  许历农1919年生于安徽贵池,为黄埔军校第16期学员。七七事变后他投笔从戎,参加抗日战争。1949年随军赴台,历任军中要职。在台湾政界他被尊称为“许老爹”,今年5月4日逝于台北,享年106岁。

  20世纪90年代,许历农因不满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搞“台独”而毅然脱离国民党加入新党,继而创办新同盟会、民主团结联盟等统派团体,始终倡导两岸和平统一。

5月24日,黄埔学员、台湾退役将领许历农的告别式在台北市怀爱馆景明厅举行。图为厅内屏幕上播放写有“敬爱的老爹 我们永远怀念您”字幕的视频。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 摄

  24日一早,台北市怀爱馆景明厅外已聚集大批吊唁民众。厅内花篮环绕,挽联“英雄永存”“忠肝义胆”“中华铁汉”等格外醒目。

  10时整,告别式正式开始。现场举行唱诗、献诗等仪式,庄严肃穆。台湾退役将领陈兴国致悼词,回顾许历农戎马一生,特别提及许历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,表示其精神将激励中华儿女继续为民族团结、国家统一而奋斗。

  许历农之女许幼梅代表家属致辞。她感念各界前来送父亲最后一程。随后,全场起立,在低回的诗歌中,追忆这位令人敬仰的长者。

  许历农个人回忆录《许历农传:从战争到和平》作者、台湾《观察》杂志发行人纪欣24日以《许历农哲人其萎风范长存》为题发表追忆文章,回顾许历农的生平大事,向这位“文武合一的典范”、台湾统派的精神领袖再次致意。

  纪欣在文章中表示,许历农对时事有敏锐的观察力,更是一位坐而言、起而行的行动派,他坚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,并实践着国家统一的理想,他的未竟之业“等着我们去实现”。

5月24日,黄埔学员、台湾退役将领许历农的告别式在台北市怀爱馆景明厅举行。图为大厅内花篮挽联上写有“英雄永存”字样。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 摄

  亲友及晚辈亦纷纷撰文,表达对许历农的追思之情。许历农的外孙女写道,阿公深受爱戴,亦深深影响着家人与朋友,自己始终以他为荣。熟识许历农的朋友则称赞他为“一代儒将,智勇双全”“高瞻远瞩,气度恢弘”,特别称许其晚年致力推动两岸和平的宏大情怀。

  告别式结束后,现场随即举行庄重的公祭仪式。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、台北市市长蒋万安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、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、新党主席吴成典、新党前主席郁慕明等人到场,向许历农遗像献花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山东青岛:崂山春茶开采 茶香富民兴业

当前,赛事已完成双创赛道的初赛报名和新媒体赛道的话题发布工作。抖音话题#这YOUNG很山西#累计播放量已突破8000万,累计参赛人数超6.3万人。其中双创赛报名参赛项目达525项,项目领域涵盖数字文娱、数字能源、数字农业、数字智造、数字医疗、数字教育、数字生活、数字基建等多个方面。新媒体赛入围优秀作品突破2000余个,创作内容主要围绕山西的厚重历史、自然风光、文明古迹、特色美食、人文情怀、数字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。

东西问丨徐海峰:故宫博物院中外合作考古如何擦亮“宫”字号?

全国巡视工作会议要求,准确把握巡视经济工作部门和金融单位的重点,深入了解被巡视党组织履行职能责任、推动高质量发展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等情况,全面掌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领导班子、干部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,以及巡视、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整改等情况,着力查找政治偏差,推动解决突出问题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
山西系列文化活动走进新疆:两地共绘同心圆

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展示活动,展览以“雕塑北京”为主题,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,生动呈现雕塑等公共艺术对北京城市空间的雕琢与塑造。通过公共艺术视角,展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,诠释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所蕴含的历史文脉传承、多元文化创新与世界文明互鉴。

WTT新加坡大满贯:王楚钦/孙颖莎混双三连冠 女单男双锁定冠军

禹莲花认为,非遗文化只有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融合,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,火爆的旅拍未尝不是朝鲜族服饰走向更大舞台的一个好契机。(完)

港澳青年浙江行:播撒三颗“种子” 定格美好记忆

作为知音故里,今年武汉市蔡甸区抓项目、促消费、文旅产业动作频频,持续深入推进“全域文化旅游精品塑造工程”,不断擦亮知音文化、四季赏花等“文旅名片”。“知音花月夜”项目的推出,旨在充分利用旅游、生态、文化、商业等资源禀赋,打造多元化、高品质的文旅产品,形成新的消费热点,提升武汉市蔡甸区文化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